為加強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和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科普宣傳,提高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態環保意識和科技文化素質,營造社會各方面關心、支持、參與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生態振興的良好氛圍 ,12月29-31日,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以下簡稱“生態總站”)聯合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荊州市人民政府在湖北省荊州市舉辦了首屆“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行”科普宣傳活動。生態總站副站長李少華、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歐陽書文、荊州市副市長鄧應軍參加活動。李少華副站長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要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堅持不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規范行為準則。開展“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行”科普宣傳活動,是貫徹生態文明思想、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于增強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農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性、推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具有重要意義。這次在湖北荊州舉辦首屆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行科普宣傳活動,就是要宣傳湖北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典型經驗,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普宣傳樣板。李少華副站長對活動舉辦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嚴格疫情防控?;顒又鬓k單位和承辦單位要制訂應急預案,提高站位、明確責任、嚴格防控,不出差錯;二是精心組織活動。各位科普專家要認真講解、細致解答,對科普對象提出的問題要認真記錄、及時回應,帶著技術來、帶著問題回,找到群眾提出和實踐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解決方案。三是做好宣傳總結。有關單位要不斷總結農業科普宣傳資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務下沉的有效模式,構建農業科普宣傳常態化、機制化長效機制。
在啟動儀式上,生態總站、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和荊州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出倡議,呼吁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踐行“四個從我做起”,爭做農業生態環保意識的“倡導者”、農業生態環?;顒拥摹皡⑴c者”、農業生態環保知識的“傳播者”和農業生態環保成果的“維護者”;向四個科普宣傳重點村贈送了一批農業生態環保方面的圖書資料,并向兩支科普宣傳小分隊授旗。
本次活動按照“12345”的總體思路開展,“1”就是以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為主題,“2”就是在石首市、江陵縣兩個面源污染治理重點市縣開展集中科普宣傳,“3”就是采取發放科普宣傳材料、舉辦科普專題講座、開展現場咨詢服務三種科普形式,“4”就是面向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基層干部和在校學生等四類科普對象,“5”就是每個市縣參加科普活動人數不低于500人次。
活動期間,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大學、長江大學、湖北省農科院、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等單位的14位科普專家,分赴石首市、江陵縣5鎮8村2校,為120多名鄉村基層干部、100多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多名村民、260多名中學生講解普及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方面知識和技術,宣傳了農業綠色發展的理念和相關政策。
生態總站、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及相關直屬單位、各地市州農業生態環保機構等單位負責人和附近村民共350多人參加了啟動儀式。學習強國、湖北日報、荊州日報、荊州市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科普宣傳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
相關新聞